超然、純粹的自主性美感

但感,藝術表現上,重要的應是內化,自然的流露,而非刻意執著。個人在創作意向上傾向『藝術最大的目的不是自然的再現,也不是外在社會與時代的反映,而在於作家內在個性、情感、意向和思想的表達。』的意向主義批評法觀點。

個人作品慣於將自然造型簡化融入非具象的架構中,藉由漸層變化形成氣韻流動的視覺律動感,營造大氣、浩瀚的氛圍,探索暗示性非具象的表現張力。

主題上,誠如康德所言:『自然只有在貌似藝術時才顯得美,藝術也只有使人知其為藝術且又貌似自然時才顯得美』,個人嘗試以一種氣化造型語彙貫通抽象與具象,試圖建構一種浪漫『遺世而獨立』的詩性空間。

個人創作脈絡技法上深受抽象表現主義影響,拋棄傳統寫實、寫景之外在表象,而進入自我內心對隱晦幻象的探索,營造一種深具東方人文特質的韻律與抒情氣象,呈現出一種渾沌浩瀚、充斥無限精神能量如極光似的日耀雲彩與流盪大氣。作品中常可看到不可置信的多樣、錯綜複雜的形態擁擠著,畫面中多重混淆的訊息不斷的湧現,充溢著不確定性與無限感,或藉由作品描繪宇宙心象不可知的境域,呈現出一種非具象世界所獨特擁有的魅惑。

對個人而言「藝術的追求恰似探險者對未知領域的探索,是一種理想、一種浪漫情懷,作品呈現的不僅是視覺所見,更是內心深層的感受」。個人深覺藝術的多樣性本身即是一種價值,各時代藝術的審美觀,往往促使新材料及技法的誕生,而材料的更替變化更改變了藝術的風貌,上世紀,由於人文科學的蓬勃發展,透過科技輔助,更能輕易將視覺延伸至目不可及,小至生物細胞,遠至深海、宇宙等微觀、巨觀的世界,在多元化的視覺世界中,自然而然的產生各種不同的創作風格與型式。

近年後現代思潮中更由於裝置藝術的風潮及元宇宙的興起,再再打破了傳統平面藝術的創作思維。現階段國內藝術雖百家爭鳴,惟面對國際大環境影響,物價飛漲,藝術市場卻猶如寒冬冷颼颼,國內藝術環境及市場機智,除了少許的大家之外,就單純的藝術工作者而言,隱藏著諸多無法為外人道的窘境;個人僅是單純藝術工作者,無力亦無意追求藝術潮流及所謂藝術市場性,遑論藝術未來發展性如何,謹抱持如康德所言:「把美當作一個超然、純粹的自主性領域」即足。

發表者:Shun-Hsiao Lin

創作簡歷: 1962年出生於台中市大里區、東海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、台中市當代藝 術家。 重要獲獎: 1.2015年獲選藝術薪火相傳「第6屆臺中市美術家接力展」。 2.2016年榮獲第17屆南投縣玉山美術獎油畫類首獎。 3.2020年獲選法國秋季沙龍展(Salon d'Automne)。 4.2021年獲選法國藝術家沙龍展(Le Salon Société des Artistes Français )。 5.2021年獲選法國秋季沙龍展(Salon d'Automne)。 展歷: 於南投縣文化局、東海大學藝術中心、彰化縣文化局、台中市文英館、屯 區藝文中心、大墩文化中心、台北國父紀念館、台中市葫蘆墩文化中心、 港區藝術中心、高雄市文化中心至真堂一館、彰化藝術館、新北市藝文中 心第一展覽室、嘉義市文化局文化藝廊及台北新藝術博覽會、台灣藝術博 覽會等展場個展15場次;參展台中市當代藝術家聯展、法國秋季沙龍展、 法國藝術家沙龍展等國內外聯展30餘場次。